| 我国合同立法引入效率违约制度可行性探析 |
| 刘广1 ; 卫玮2
|
| 2009-06-15
|
发表期刊 | 民办教育研究
|
期号 | 6页码:24-27 |
摘要 | 效率违约制度是以理查德.A.皮斯纳为代表的美国经济分析法学派提出的一种违约理论,鼓励人们在违约收益大于履约收益的情况下违约,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我国合同法恪守大陆法系"契约必须得到遵守"的传统,没有引入效率违约,违约责任的首选方式是实际履行,在实践中造成了一些困境。本文通过对效率违约制度的介绍,探究效率违约制度的理论基础,从而分析在我国建立效率违约制度的可行性,希望我国合同法修改时能引进效率违约制度,从而促进我国违约责任制度的完善。 |
关键词 | 效率违约
经济分析法学派
实际履行
|
URL | 查看原文
|
ISSN | 1009-8283
|
语种 | 中文
|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lzufe.edu.cn/handle/39EH0E1M/4576
|
专题 | 法学院
|
作者单位 | 1.兰州商学院法学院; 2.西北民族大学法学院
|
第一作者单位 | 法学院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刘广,卫玮. 我国合同立法引入效率违约制度可行性探析[J]. 民办教育研究,2009(6):24-27.
|
APA |
刘广,&卫玮.(2009).我国合同立法引入效率违约制度可行性探析.民办教育研究(6),24-27.
|
MLA |
刘广,et al."我国合同立法引入效率违约制度可行性探析".民办教育研究 .6(2009):24-27.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