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民间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可能贡献 |
| 包哲钰; 罗彪
|
| 2010-05-05
|
发表期刊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期号 | 3页码:54-59 |
摘要 | 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民间法因其地域性、民族心理性而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密切关系,使其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时,具有发挥主导作用、形成主动全面保护、"三同时"保护和等边保护机制的可能性。但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冲击、大量能工巧匠的减少及民间法自身的缺陷,极大地削弱了民间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挥作用的可能性。应摒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顾代价的消耗,充分发挥民间法的优先适用效益,切实保护好传承人并建立有效的传承模式,依托民间法建立有效的外附激励机制和公平激励机制,设立专门基金会等,以发挥民间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作用。 |
关键词 | 民间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贡献
|
URL | 查看原文
|
收录类别 | CSSCI
|
ISSN | 1001-9839
|
语种 | 中文
|
来源期刊等级 | C1类
|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lzufe.edu.cn/handle/39EH0E1M/4271
|
专题 | 法学院
|
作者单位 | 兰州商学院法学院
|
第一作者单位 | 法学院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包哲钰,罗彪. 论民间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可能贡献[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54-59.
|
APA |
包哲钰,&罗彪.(2010).论民间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可能贡献.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54-59.
|
MLA |
包哲钰,et al."论民间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可能贡献".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2010):54-59.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