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中国画的“外师造化” |
| 巩朋
|
| 2017-11-25
|
发表期刊 | 美与时代(下)
|
期号 | 11页码:54-55 |
摘要 |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外师造化"与"中得心源"是中国画特有的审美理论,"师造化"不同于西方绘画的写实主义,不是对物象的客观再现,它的"师造化"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得心源"。这一观点对中国画的影响极为深远。通过对中国历代不同时期的山水画"师造化"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画的"外师造化"即为画家通过对自然界物象本质的把握,继而"中得心源"融合画家的主观心境,生发成为中国画的笔墨结构,形成独特的笔墨文化表现形态。 |
关键词 | 师造化
得心源
笔墨形态
|
DOI | 10.16129/j.cnki.mysdx.2017.11.019
|
URL | 查看原文
|
ISSN | 1003-2592
|
语种 | 中文
|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lzufe.edu.cn/handle/39EH0E1M/940
|
专题 | 艺术学院
|
作者单位 | 兰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
第一作者单位 | 艺术学院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巩朋. 论中国画的“外师造化”[J]. 美与时代(下),2017(11):54-55.
|
APA |
巩朋.(2017).论中国画的“外师造化”.美与时代(下)(11),54-55.
|
MLA |
巩朋."论中国画的“外师造化”".美与时代(下) .11(2017):54-55.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