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德美学思想中的心理和谐建构意义 |
| 关明国 ; 王圣
|
| 2008-10-15
|
发表期刊 |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期号 | 4页码:415-418 |
摘要 | 在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不但要在制度层面上有所建树,而且也要在精神层面上构建心灵和谐。通过分析康德美学思想中审美与认识及伦理态度的区别,论证了其审美中主体的知性与想象力的关系,阐述了其美学思想对当下社会的现实意义。他的美学理论具有的深刻洞见和理论穿透力,能够引起我们关注和重视人的心理和谐,从而促进社会和谐。 |
关键词 | 康德美学
心理和谐
当代意义
|
URL | 查看原文
|
ISSN | 1673-1387
|
语种 | 中文
|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lzufe.edu.cn/handle/39EH0E1M/5045
|
专题 | 商务传媒学院
|
作者单位 | 兰州商学院商务传媒学院
|
第一作者单位 | 商务传媒学院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关明国,王圣. 康德美学思想中的心理和谐建构意义[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415-418.
|
APA |
关明国,&王圣.(2008).康德美学思想中的心理和谐建构意义.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415-418.
|
MLA |
关明国,et al."康德美学思想中的心理和谐建构意义".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2008):415-418.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