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化协同视角下新质生产力的前因组态——基于2014—2021年间30个省份的动态QCA分析
马永刚; 王姣姣
2024-12-28
发表期刊武汉商学院学报
卷号38期号:06页码:43-53
摘要本研究从双化协同视角出发,基于TOE理论框架,采用动态QCA研究方法,以2014—2021年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深度剖析区域间新质生产力的差异化影响路径。研究结果发现:(1)人工智能技术、数字经济水平、数字人才资源、低碳竞争力、绿色技术创新、产业结构生态化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数字人才资源、产业结构生态化对新质生产力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东-中部”、“东-西部”和“中-西部”差异,人工智能技术、数字经济水平、低碳竞争力、绿色技术创新对新质生产力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东-西部”“中-西部”差异。(2)产生高新质生产力存在四条等效路径,分别是M1可持续性数字驱动型,M2a人才型生态驱动,M2b可持续型生态驱动,M3失衡型生态驱动。(3)组态M1、M2a、M2、M3没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和地区效应。综上,在理论上,本研究进一步探明了双化协同背景下区域间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因素及演化路径;在实践层面上,研究结论为提升中国区域间新质生产力提供了行动指引。
关键词双化协同 动态QCA 新质生产力
DOI10.16199/j.cnki.jwbu.2024.06.001
URL查看原文
ISSN2095-7955
语种中文
原始文献类型学术期刊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lzufe.edu.cn/handle/39EH0E1M/38685
专题工商管理学院
作者单位兰州财经大学
第一作者单位兰州财经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马永刚,王姣姣. 双化协同视角下新质生产力的前因组态——基于2014—2021年间30个省份的动态QCA分析[J]. 武汉商学院学报,2024,38(06):43-53.
APA 马永刚,&王姣姣.(2024).双化协同视角下新质生产力的前因组态——基于2014—2021年间30个省份的动态QCA分析.武汉商学院学报,38(06),43-53.
MLA 马永刚,et al."双化协同视角下新质生产力的前因组态——基于2014—2021年间30个省份的动态QCA分析".武汉商学院学报 38.06(2024):43-53.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马永刚]的文章
[王姣姣]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马永刚]的文章
[王姣姣]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马永刚]的文章
[王姣姣]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