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民营化的前因溯源——一个新的解释
邵传林; 陈增贤
2014-07-10
发表期刊社会科学
期号7页码:43-52
摘要不论从产权制度的效率还是从银行家才能的特殊性来看,在中小银行创办初期,都应允许银行家拥有银行的产权。由于声誉机制的作用,由银行家私人拥有的银行并不会引发机会主义行为,进而对整个金融系统产生负的外部性冲击。但中国当前金融过度管制政策破坏了声誉机制发生作用的条件,并引发了一系列的扭曲效应,既阻碍了银行家才能有效发挥,还强化了利益相关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最终致使低效率二元化金融制度结构长期延存。于是,变革当前不合理的金融管制政策便具有效率意义上的正当性。
关键词银行民营化 声誉机制 过度管制 企业理论
DOI10.13644/j.cnki.cn31-1112.2014.07.005
URL查看原文
收录类别CSSCI
ISSN0257-5833
语种中文
来源期刊等级B类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lzufe.edu.cn/handle/39EH0E1M/1975
专题金融学院
经济学院
作者单位1.兰州商学院金融学院;
2.兰州商学院经济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邵传林,陈增贤. 银行民营化的前因溯源——一个新的解释[J]. 社会科学,2014(7):43-52.
APA 邵传林,&陈增贤.(2014).银行民营化的前因溯源——一个新的解释.社会科学(7),43-52.
MLA 邵传林,et al."银行民营化的前因溯源——一个新的解释".社会科学 .7(2014):43-52.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邵传林]的文章
[陈增贤]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邵传林]的文章
[陈增贤]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邵传林]的文章
[陈增贤]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